找到相关内容186篇,用时1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说法当机当机说法——吴信如上师答深圳佛友问

    年长的弟子问:一九九一年,我有幸听您讲法,您在我手上写了八个字“当相道,”,几乎快二十年了,我还是没有悟到这八个字的深意,请您开示。   答:这是说“万事万物没有第一因”,认识到这个道理就对...菩萨相应?   答:道家佛家都是相通的,相通就是相应。道家、佛法、世间法都是相通的,不要把修行与生活分成两截,工作生活就是修行,这样做就圆融了,相应了。一定要走圆融的路,大小圆融,显密圆融,俗圆融...

    李艾峻 廖自力 整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31394495.html
  • 论声明与修行的关系--佛教音乐之道(上)

    自实在的方面见之,所谓现不转不变也。此为密教特有之教理,此其所以为“”也,又“现象实在”之说也。   汉传佛教(显教)以念诵唱赞来修行 ...微细身最微细心。心声心音就是音声转念,或者念转音声,当下是,当体在,当相道,。以音声透法界,也可以法界透音声。音声是念,念动声动,“我于一念见三世,所有一切人师子,亦常入佛...

    吴立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2054729.html
  • 石头和尚希迁 传续南禅文化

    惠能的禅法。人传希迁喜欢坐在寺里的大石头上讲述禅学,故此,号为“石头和尚”。  在参悟《肇论》时,“会万物为已有,其惟圣人乎?”一句令石头和尚有会于心,后根据自己“”的见解,经纬纵横,撰写了《...”的世界观和“回互”方法论的探索,希迁把惠能追求“平等是德”,“和光接物”、“因缘出世”的人生观价值观,提升到“不论禅定精进,唯达佛之知见。佛,心佛众生。湛然圆满,凡圣齐同”的新境界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067804.html
  • “性具实相”述评

    二趣。入者事理既融,自在无碍,自在流注任运,从阿到茶入萨婆若海。[⑤f]又说:   若随理三假,一切世间皆如幻化,,无有一事者,更待何物为不耶?望彼三藏,绝还不绝,,乃是绝待...影响。   虽然都说理事圆融,但是仍有理论背景和思想内容上的区别。智顗所说,完全基于性具原理,多从三谛圆融、十界互具的角度立论。他所说的俗相,出自中道实相学说,归纳为三谛圆融。智顗论三谛...

    潘桂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3142359.html
  • 石头宗心性论思想述评

    达到“”的境界。希迁以后的石头宗人又进一步发展了“”的思想,有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。曹洞宗创始人之一洞山良价(西元807~869年)问师父云岩昙晟:“和尚百年后,忽有人问还貌(一作邈)...须凭么会,方得契如如。”(注41),指仪、象。渠,指影子。意思说水中是影子,水上是我形,影子正是我,我不是影子,如此形影相睹,,从个别上显现出一般的理。良价从此一再宣扬“只遮个是”的法门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1548202.html
  • 五家禅的思想和传承

    最后受昙晟“宝镜三昧”法门的启发,见水中之影悟入。他所悟的就是“宝镜三昧”中的“”境界:“切忌从他觅,迢迢与我疏。我今独自往,处处得逢渠。渠今正是我,我今不是渠。应须恁么会,方得契如如。”(《...的实质,是要说明“偏正回互”的理事关系。所谓“正”,也理、体、;所谓“偏”,也、用、俗。“回互”,互相涉入融会。曹洞宗人津津乐道的“”,就是教人从现象()去探求本质(理),达到真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21559269.html
  • 论南宗禅的言说方式

    意思。在此理论基础上,"触类是道任心"和""的理论被提了出来。"触类是道任心"是宗密在概括洪州宗特点时提出来的。因为马祖道一提出了"平常心是道"。其意义在于把现实人心的一切活动看作是佛性的...语"、黄檗希运的"若开纸墨,何有吾宗" 12及临济义玄的"设解得百本经论,不如一个无事底阿师",怀让一系的不立文字的禅风,青原一系的""思想,在某种程度上说,虽有一致性,因为两者体现了一般和...

    张培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4460621.html
  • 浅论南宗禅的言说方式

    自然无碍、随心任运的意思。在此理论基础上,“触类是道任心”和“”的理论被提了出来。“触类是道任心”是宗密在概括洪州宗特点时提出来的。因为马祖道一提出了“平常心是道”。其意义在于把现实人心的...和“透过三句语”、黄檗希运的“若开纸墨,何有吾宗” 12及临济义玄的“设解得百本经论,不如一个无事底阿师”,怀让一系的不立文字的禅风,青原一系的“”思想,在某种程度上说,虽有一致性,因为两者...

    张培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3262684.html
  • 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(2)

    道一禅师说的“藏头白,海头黑”,是悟道的象征,习禅者亦通过墨色所表现的山水,“”,去感悟心灵中的禅道。那篇假托王维之名的《山水诀》,启首便,曰:“夫画道之中,水墨为上;肇自然之性,成造化之功”...,便引出一个我们前面提封的重要禅学命题: “。”“”指不离日常的用事,“”指禅道,性、理、空。“”是指从个别的象上,体悟禅道,显现出性、理、空来。从这点上说,水墨山水画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2763878.html
  • 佛教的中国化与士大夫心理(2)

    日常生活中“触目”,“”。前者是要从全体(理)上呈现出个别()来,大珠慧海禅师说:  是以解道者,行住坐卧,无非是道。悟法者纵横自在,无非是法。(《五灯会元》卷三)  “”,则是...元》卷五)每一事都是法的显现,法渗透于一切中。这样看一切象,自能圆转无碍,人的行为也可以随缘任运了。所谓禅的生活,不外于日常行事中随时体现出“触事”和“”的境界。禅家对禅的这两种不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2564427.html